深圳市源远水利设计有限公司

24HOURS HOTLINE服务热线

13823109304

深圳水土保持监测

联系我们

深圳市源远水利设计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明水
电 话:13823109304
Q     Q:
邮 箱:
地 址:深圳水土保持方案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布龙路与坂雪岗大道交汇 处德润荣君府4栋A单元24层24K
您的位置:首页 >>深圳水土保持监测 > 深圳水土保持施工图加大重点区域预防保护力度

深圳水土保持施工图加大重点区域预防保护力度

更新时间:2025-10-09人气:4
精准地指出了深圳水土保持工作向精细化、精准化纵深发展的关键策略。这意味着深圳不再满足于“有方案”、“有设计”,而是通过施工图设计这一技术性极强、指导性极具体的环节,将有限的资源和最高的标准投入到最需要保护的区域,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
 
  以下是详细的解读:
 
  一、核心理念:差异化管控,精准化防护
 
  深圳地形地貌复杂,不同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水土流失风险差异巨大。“重点区域”通常包括:
 
  生态敏感区:如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的区域、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河流沿岸等。
 
  地质灾害易发区:如高陡边坡、软弱地基、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域。
 
  高强度开发区域:城市更新项目、大型线性工程(如地铁、高速公路)沿线,这些区域扰动巨大,水土流失风险高。
 
  “加大预防保护力度”的核心,就是在这些区域的施工图设计阶段,采取高于一般标准的设计、更严格的措施、更耐久的材料和技术。
 
  二、施工图阶段如何加大预防保护力度?(具体技术措施)
 
  施工图是将规划理念转化为可施工指令的关键环节。在此阶段加大力度,体现在:
 
  措施设计的强化与升级:
 
  边坡治理:在重点区域,对永久性边坡,可能从简单的草皮护坡升级为“格宾网+植生卷材”、“生态混凝土”、“锚杆框架梁+客土喷播”等更稳固、生态效果更好的永久性结构。对临时边坡,会要求更密的苫盖率、更快的复绿速度。
 
  排水系统:提高设计标准。如加大排水沟、沉沙池的设计容量和结构强度(采用现浇混凝土或预制混凝土构件而非土质沟渠),增加消能设施,确保在极端降雨情况下排水系统依然有效,防止冲刷成灾。
 
  沉沙措施:采用多级、串联式沉沙池,甚至配备泥沙过滤装置,确保出水含沙量降到最低,保护下游管网和水体。
 
  珍贵表土资源的强制性保护设计:
 
  施工图中会明确划定表土剥离范围、厚度、堆放场地(“表土银行”)的防护措施(如编织袋挡护、临时植草)、以及后期表土回覆利用的具体设计和工程量。这在重点区域是强制性的,确保了生态恢复的基质基础。
 
  临时措施的永久化考量:
 
  对于一些施工期间使用的临时排水、拦挡措施,在设计时会考虑其与永久景观和市政设施的结合。例如,将临时土质排水沟提前按永久标准修建,或使其线路与永久的雨水管网相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鼓励在重点区域设计中使用新型环保材料,如高分子聚合物土壤固化剂、可降解的生态植生毯、保水剂等,以提高措施的有效性和耐久性。
 
  与周边生态系统的衔接设计:
 
  施工图设计会仔细考虑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如何与周边生态系统(如城市绿地、河流水系)无缝衔接,形成连贯的生态廊道和雨洪管理系统,而不是一个孤立的工程。
 
  三、“加大力度”的保障机制
 
  标准与规范的先行:深圳市可能出台了更严格的地方性技术规范或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在重点区域的水土保持施工图设计必须达到更高的等级标准。
 
  专家评审与严格审查:对报送至水务主管部门备案的施工图,尤其是重点项目的图纸,会组织专家进行严格的技术审查,重点核查其措施是否满足了针对重点区域的强化保护要求。
 
  施工监督的侧重:在施工过程中,监督执法会重点检查这些关键区域的措施是否按图施工,是否使用了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和工艺。无人机巡查和遥感监测也会重点关注这些区域。
 
  验收环节的重点核查:在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时,对重点区域的措施落实情况进行逐一对照、严格检测,成为能否通过验收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总结与意义
 
  深圳通过在水土保持施工图设计阶段加大对重点区域的预防保护力度,实现了:
 
  风险的精准防控:将最大的工程措施和资源投入到风险最高的地方,体现了基于风险的精细化管理思维。
 
  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在生态敏感区采用最高标准的生态化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开发建设对自然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工程质量的提升:高标准的设计和材料从源头上提升了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和长期稳定性,减少了后期维护成本和安全风险。
 
  “预防为主”战略的深化:这是“预防为主”方针在最具体、最技术层面的彻底贯彻,确保了水保要求不是空话,而是能落地、能见效的实体工程。
 
  这一做法标志着深圳的水土保持工作已经从“有没有”覆盖,迈向“好不好”、“优不优”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是建设国际化创新型生态宜居城市的必然要求。

©2025 深圳市源远水利设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二七网   访问量:4933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38231093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