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水土保持验收加强规划阶段水保要求落实
2025-09-13 04:28  浏览:4
产品详情
深圳水土保持验收加强规划阶段水保要求落实”这一观点,精准地抓住了深圳水土保持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和先进经验。这体现了深圳将水土保持管理重心极度前移,通过严格的末端验收来倒逼和确保规划阶段的各项水保要求能够“一竿子插到底”,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图纸上。
 
  以下是详细的解读:
 
  一、核心理念:以“终”为始,闭环管理
 
  深圳的做法核心在于建立了一个清晰的闭环管理逻辑:
 
  规划提出要求→设计落实要求→施工实现要求→验收核查要求
 
  在这个闭环中,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不再是简单的程序性工作,而是对整个过程中规划要求落实情况的“最终审计”和“刚性约束”。如果规划阶段的要求在验收时被发现没有实现,项目将无法通过验收。
 
  二、规划阶段的水保要求具体是什么?
 
  在项目规划立项阶段,水土保持方案(或其相关内容)会提出一系列强制性和指导性要求,主要包括:
 
  约束性指标:
 
  水土流失治理度:必须达到的目标值。
 
  土壤流失控制比:允许的土壤流失量与标准值的比率。
 
  渣土防护率:对弃土弃渣的有效防护比例。
 
  表土保护率:对珍贵表土资源的剥离和保存利用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L草覆盖率:完工后需要达到的绿化标准。
 
  空间布局与避让要求:
 
  要求项目布局避让生态敏感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明确保护对象,如场地内及周边的古树、重要水体、敏感边坡等。
 
  措施体系要求:
 
  明确需要采用的水保措施体系,如排水体系的标准、沉沙池的规格、边坡防护的形式(优先采用生态护坡)、雨水蓄滞利用设施等。
 
  表土资源利用要求:
 
  强制要求对场地内可剥离的表土资源进行剥离、保存,并最终用于项目自身的绿化覆土,这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
 
  三、验收阶段如何加强规划要求的落实?
 
  验收是检验这些规划要求是否从“纸上”走到“地上”的关键一锤。深圳通过以下方式强化这一环节:
 
  对照方案,逐项核实:
 
  验收工作组(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必须严格对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及其设计文件,逐项检查每一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不仅仅是“有没有”,更是“好不好、达不达标”。例如,检查排水沟的尺寸、材质、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沉沙池的容积是否足够;植被恢复的种类和长势是否达到标准。
 
  量化评估,数据说话:
 
  依托监测报告和现场测量,用数据验证约束性指标是否达标。例如,通过无人机航测和实地测量,精确计算林草覆盖率、实际完成的土石方量、以及水土流失量的变化情况。
 
  重视影像和过程资料:
 
  验收审查非常看重施工过程中的影像资料(如表土剥离、隐蔽工程施工、关键水保设施建设等环节的照片和视频),这成为证明措施是否“同时施工”的重要佐证。
 
  引入第三方技术评估:
 
  对于重大建设项目,通常会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验收技术评估。第三方机构会进行现场勘测、资料审查和数据核算,出具客观公正的评估报告,作为验收的重要依据。
 
  强化验收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根据《深圳市水土保持条例》等法规,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水务行政主管部门会进行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未落实水保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并可能依法进行处罚。这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投产和运营,因此建设单位具有极强的动力去落实规划要求。
 
  四、此举带来的深远影响
 
  真正实现了“三同时”:通过验收这个“指挥棒”,迫使建设单位从项目伊始就必须高度重视水保工作,确保水保设施与主体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再到投产的全过程同步,避免了后期补救的成本和困难。
 
  提升了规划方案的严肃性:规划阶段提出的要求不再是“建议”,而是必须完成的“硬指标”,极大地提升了水土保持方案的地位和作用。
 
  保护了稀缺的生态资源:尤其是对表土资源的强制保护利用,保留了土壤肥力,为快速生态恢复奠定了基础,是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形成了有效的倒逼机制:这是一个典型的“以终为始”的管理智慧。严格的末端验收,倒逼施工过程规范管理,倒逼设计方案精准落地,最终确保了规划目标的实现。
联系方式
Top

©2023 深圳市源远水利设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二七网 注册 | 登陆

复制成功

微信号:

添加微信好友, 详细了解产品

知道了